{BOOK}透視人性 數據、謊言與真相

Sirius Chamber
4 min readApr 2, 2020

--

推薦指數Recommandation:★★★★☆

[大意]

將此書內容分成三部分:思考、應用和缺點。

第一部分談論到人們經常相信直覺來判斷事物,有時候要解釋因果,反而無法說出所以然;也有人相信大多數人相信的假真相,就像被馴化的動物,忘記還有其他潛力和可能。這些,都是思考的盲點。而大數據,能某種程度解決這些偏見,更加接近真相。

第二部分是本書著墨最多的段落。探討大數據各方面的應用以及為何大數據能預測許多行為,而其中的關鍵原因是身處於數位時代的我們,常常向google詢問平常羞於啟齒的問題,而這些「數位足跡」就是最好的素材之一,這些結果往往出乎我們想像,甚至顛覆以往認知。

雖然說大數據分析是現代趨勢,但它並非完美,仍有許多爭議和限制存在。因此,作者期望大眾不要過度神化大數據,若需要拋棄舊有數據,也不要捨不得,畢竟大數據是是人類產出的結果,人不完美,大數據也是。

[心得]

綜合而言,這本書的內容並不好讀。有別於一般書籍,《數據、謊言與真相》的寫作方式有著濃厚的學術風格。其中引用大量大學教授的學術研究來佐證論點,因此有時就會顯得乏善可陳。若不是真心想了解這個領域的讀者,我建議可以先去找比較淺顯易懂的書。

除卻大量資訊轟炸的疲勞,這本書提出眾多人類說謊的事實。其實人類為了維持外在形象,常常在有意無意之間進行偽裝,從最私密的床第之事到教育、政治,包羅萬象,因此許多調查(問卷、訪談⋯⋯等等)跟大數據比就不精確。在這些案例中,我想提出一些讓我印象深刻的案例。

在亞洲社會中,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儒家思想仍然還某種程度根深柢固在人們的想法中,許多家長更是從孩子學齡前就開始投資教育,望子成龍望女成鳳,未來能拿到好學歷以光宗耀祖。相信許多學生都跟我一樣曾經接受基測、會考、學測、指考、統測⋯⋯等等升學考試的折磨,當拿到成績單出來出來,幾家歡樂幾家愁,為了那幾題的差異而掉下眼淚。對大多數亞洲人來說,學歷彷彿就是決定一生的重要關鍵,然而,經過追蹤統計顯示,在考試分發中不管是牛後還是雞首的學生,在出社會後十年,成就是相差無幾的。對我而言,這無疑是一大強心針,我自己也曾經因為一兩題而錯失理想學校,很長一段時間我不斷懷疑自己的能力,像是在汪洋中找不到方向的一葉扁舟,但現在回想起來,我若是進入那間理想學校,我有可能不會有那麼多元的發展,反而會專注於課業。因此,不要讓學校定義自己的價值,很多時候學校的價值也是媒體包裝出來的結果。

各國對於電視電影都有不同的分級規範,而其中暴力犯罪電影一直被也些人詬病,認為這類電影會讓治安惡化,街頭少年群起效尤,產生模仿犯。一般而言,大多入人會認為犯罪電影上映期間犯罪率最顯著提升吧?但其實不然,事實與猜想大相徑庭,犯罪率反而下降。原因是當不良少年進入電影院欣賞電影,就會遠離酒精飲品,而統計顯示犯罪多與酒精相關,因此這類電影上映反而改善了短期治安。這是一個令人意外的結果,對吧?看完這個案例,讓我不禁開始思考我的偏見到底有多少,這些主觀偏見有多大程度影響我的判斷呢?不得而知,但我依然希望我能盡量看清事物的本質,了解更多真相。Thinking outside the box!!

現實生活中,政治正不正確會被當成發表言論很重要的關鍵,若產生不當發言,酸民的砲火更是不會留情,然而人真的都那麼政治正確嗎?以種族的角度而言,「黑鬼」是對黑人極度不尊重的詞語,包含貶抑與歧視。我們都知道說別人黑鬼是不對的行為,但在網路上,黑人歧視笑話(包括黑鬼⋯⋯等歧視性詞語)的搜尋量居高不下,由此可推測,在人們內心深處,歧視還是存在,只是沒有宣之於口。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,只是在自我包裝下掩蓋了缺點。但現在大數據出現,大大打臉了我們自以為歧視已經改善很多的假象。

數據本身是死的,當入具備賦予意義才有價值。所以不要被數據凌駕,反而要保持彈性,不要固執己見,讓數據幫助自己事半功倍,分辨清楚真正的謊言與真相。

注:此書作者為美國人,提出的案例大多數發生在美國

數據、謊言與真相:Google資料分析師用大數據揭露人們的真面目

作者: Seth Stephens-Davidowitz

譯者: 陳琇玲

ISBN: 9789864773558

--

--

Sirius Chamber
Sirius Chamber

Written by Sirius Chamber

➢筆名:邵婷 ♐️ 射手座“S”agittarius/最喜歡天狼星“S”irius ✎雜寫手:分享人生所見所聞 ✨Be as bright as Sirius, even surrounded by darkness.

No responses yet